聖母以慈母的情懷凝望着她疼愛的每一個子女
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於2021年10月30日上午假花地瑪堂聖母堂舉辦「永續愛」祈禱會。為已申請天使紀念碑紀念牌匾的家庭共15位父母,在聖母月共同聚會祈禱。
祈禱會由張彌克神父主持,張神父帶領參加者頌唸為離世胎兒祈禱文及慈悲串經,邀請大家透過文字,把心裏思念之情寫信給小寶寶,把信奉獻給聖母。在聖母頌慈愛的音樂陪伴下,爸爸媽媽逐一收到一封小寶寶的回信。在小組分享後,每一位爸爸媽媽以藝術材料,悉心創作一個獨特的小天使。隨後,一同由聖堂步行到逾越園,張神父為天使紀念碑灑聖水,帶領眾人一同祈禱,讓爸爸媽媽逐一在紀念牌匾貼上小天使,送上祝福。
張神父在分享中表示,失胎的傷痛經驗,往往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去復原。是次祈禱會是希望讓有相同經驗的父母得到關懷。
張神父指出母親在失去胎兒後,身心均承受了很多傷痛的感受。在中國人文化裏,遇到失胎事件都不鼓勵提起,令到這些傷痛無法表達出來。她們需要被聆聽和接納。
張神父特別提及,失胎家庭的丈夫其實也感受着同等的情感傷痛。男士為了想保護太太,往往不敢把自己的傷痛表達出來。當夫婦倆人都把自己的悲傷收藏,各自在孤獨中吞下哀傷時,也會漸漸影響夫婦之間的關係,形成阻隔。他們這份失去至親的傷痛,在身、心、靈方面,都需要得到彼此的肯定和安慰。
原來可以繼續愛......
有參加者反映:「由於中國人文化不鼓勵提起失胎經驗,一直以來對這失落愛子的情感難以彌補。對已故至親的愛,很多人往往認為隨着時間過去,傷痛便會消逝。這種想法或安慰說話,容易對失胎的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。因為失去子女的傷痛,並不是不觸碰、不處理、不提起,便可得到治愈。
很高興澳門教區設立了『天使紀念碑』,讓父母對子女的愛得到延續。」另有參加者表示,沒想到申請天使紀念碑時,需要提供孩子的姓名。「以往只稱呼離世的子女為BB,沒有為孩子改名字。現在可以為自己的兒女正式改一個名字,令兒女的名分得以確立,也令到自己作為父母的身份真正被認同。實在很感謝澳門教區提供了這樣一個渠道,讓自己的愛可以透過有形的方式去表達,懷念去世子女的愛意得到抒發並被接納,可以好好放低這份傷痛。」
活動照片:
......歡迎申請「天使紀念碑」
澳門教區為信友的自然流產胎兒設立天使紀念碑,並將接受申請及辦理的程序交由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處理,有關申請手續及查詢,歡迎參閱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網站:
http://macaucdv.org / 或致電 28921139 查詢。
QR code 二維碼